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练习题7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论语》练习题1

《论语》练习题2

《论语》练习3

《论语》练习题4

《论语》练习题5

《论语》练习题6

4.(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1)第一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2)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的义利观。

 

 

5.(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②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③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朱熹《论语集注》)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与材料中“礼,与其奢也,宁俭”的“礼”有什么不同?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儒家推崇礼乐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6.(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交往原则?所依据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2)子游和赵普的“事君数”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4【解答】1.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安贫乐道)

2.①不反对在国家安定、讲求道义的前提下获取名利或富贵:②主观上,要坚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③客观(外部环境)上,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5

(1)前者指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后者指与前者相应的具体礼节、仪式;

(2)儒家推崇礼,目的在于追求秩序;推崇乐,目的在于追求和谐。礼和乐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人有由内而外的恭敬和顺。所以,孔子反对追求玉帛的多少和钟鼓的大小等外在形式而忽视恭敬诚笃的内在的做法。

 

译文:

林放(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请教礼仪的本源是什么。孔子说:“这问题的意义太重大了!礼,与其奢华,不如从俭;丧事的时候,与其多变繁琐,不如发自内心真正的哀伤。”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尊敬他就用玉帛等礼器来祭祀,这就是礼;喜欢他于是就用钟鼓之声来奏乐,这就是乐。

6

(1)适度;中庸之道。

(2)子游是从为人处事的角度着眼。认为服事君主不能繁琐无度,需掌握好分寸,维系个体独立和人格尊严,符合中庸的思想。赵普从为臣尽忠的角度着眼。认为臣子有责任劝谏君主,实行君臣之义,即使面临君主的责难也不退缩。符合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忍精神。

 

参考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补贴这些旧纸片,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